目前分類:如何教養過動兒 (31)
- Jun 24 Wed 2015 08:53
誤解情緒 過動兒不是故意 (過動症/過動兒/利他林/利他能/注意力不集中)
- Jun 10 Wed 2015 15:32
孩子上課坐不住、動來動去 怎麼辦?
- Jun 02 Tue 2015 22:28
教養過動兒 先獎後罰(過動兒/過動症/注意力/專注力/分心/躁動)
- May 29 Fri 2015 13:17
教導孩子了解情緒及做好憤怒管理(過動兒/過動症/注意力/專注力/分心/躁動)
導讀: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幼兒可能不了解怎麼抒發自己不好的感受,因此有時候會衍生出攻擊、傷害別人的行為。因此,爸媽應該要教導寶寶了解,人類會有哪些情緒產生,並且知道怎麼表達以及處理這些情緒。
一、如何教導孩子了解情緒
1、教導感受詞彙
教導孩子簡單的感受語言,學齡前的兒童應該教導基本的感受話語,像是快樂、悲傷、害怕,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教他複雜的感受,像是沮喪、失望、緊張。
- May 28 Thu 2015 14:02
過動症孩子不分場合,別把多動理解成過動(過動兒/過動症/注意力/專注力/分心/躁動)
孩子的健康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一邊是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一邊是需要改善的“過動症”, 孩子的好動與醫學上的“過動症”有著本質差別,家長無需太焦慮,正確看待處理,讓孩子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家長如何進行把握?
- May 25 Mon 2015 22:47
轉載::沒有生病的孩子,為什麼要吃藥呢?(過動兒/過動症)
- May 20 Wed 2015 13:52
過動兒的職能治療(過動兒/過動症/注意力/專注力/分心/躁動)
當過動兒轉介到職能治療時,一般治療師會先替孩子做發展上的評估以及感覺統合功能的評估。藉由評估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與教養者的會談,瞭解到孩子的氣質、動作發展狀況、感覺統合功能、教養狀況、生活功能狀況等等,治療師會依此而訂定適當的治療計畫和目標。在臨床上執行治療時,家長對於職能治療常會提出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感覺統合?」,「過動和感覺統合有什麼關連性?」等等一連串和感覺統合相關的問題。
- May 16 Sat 2015 22:53
處理過動從學習開始/徐子絜
- May 04 Mon 2015 14:32
過動兒的新幫手:太極拳(過動兒/過動症/注意力/專注力/分心/躁動)
- Jan 23 Fri 2015 12:24
少吃甜食 可以避免注意力不集中症狀
- Dec 15 Sun 2013 22:36
同儕中年紀較小的兒童易被誤診成過動兒
發表時間: 2/9/2011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將近百萬在同儕中年紀較小的兒童 (人數仍在增加) 因為較不成熟,可能已經被誤診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這項已經刊載於《衛生經濟學雜誌》的研究解釋了同儕中較晚出生的兒童為何比較早出生的兒童較容易被診斷罹患 ADHD。較早出生的兒童在同年入學的兒童中年紀較大,而較晚出生的兒童年紀則會相對較小。
「如果兒童的行為不當、缺乏注意力或是無法久坐,很有可能只是因為他才 5 歲,其他兒童卻已經 6 歲了」,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暨研究作者,陶德艾德說到。「5 歲和 6 歲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老師及醫師在斷定兒童是否患有 ADHD 時,必須將此納入考量。」
批判 ADHD 診斷的人表示根本沒有標準程序可以正確地檢驗這種症狀。評估過程幾乎完全仰賴家長及老師的觀察判斷,而這樣可能無法準確地考慮的不同對象的成熟度。
根據這項研究報告指出,ADHD 誤診可造成每年必須支出 3 億 2000 萬至 5 億美元在不必要的藥物之上。這些藥物的副作用還可能會對兒童的發育造成無數的傷害。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巴黎聖母院及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也對 ADHD 誤診做出了同樣的結論,並且將會與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一併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