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的母親被叫到學校的校長室,在那裡一位心理醫生向她解釋說,她兒子提姆(Tim)的腦部無法正確地傳送訊號,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無法集中注意力。 提姆被給予利他林(Ritalin)並開始服用,他開始失去胃口,頭痛,然後容易疲倦,但是他卻很難在晚上入睡。
一位年輕的母親被叫到學校的校長室,在那裡一位心理醫生向她解釋說,她兒子提姆(Tim)的腦部無法正確地傳送訊號,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無法集中注意力。 提姆被給予利他林(Ritalin)並開始服用,他開始失去胃口,頭痛,然後容易疲倦,但是他卻很難在晚上入睡。
「過動症」—徐媽媽心中難隠的痛
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徐小弟,是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一旦上課鐘聲響完10分鐘,徐小弟的屁股就像火在燒,一直扭來扭去,不然就是開始找人講話,甚至會搶隔壁同學的自動筆。再加上容易分心,老師根本拿他沒辦法。
近10年來,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學童和青少年有逐漸攀升的趨勢。其原因有很多,但根據美國小兒職能治療師漢斯康女士的觀察,不論這些孩童是否真的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他們在學校被要求乖乖坐著的時間太長了。
![]() |
十歲的呂靜穎(右一)在「第十六屆全國經典總會考」以優異成績表現,進入前十三名,是最年輕的得獎人之一。與馬總統合影。左方為呂小妹的哥哥及母親。 |
十歲的呂靜穎在「第十六屆全國經典總會考」全國數千人不分齡資優考生中,以優異成績表現,進入前十三名,是最年輕的得獎人之一。本月十一日,由馬總統接見。小小年紀能背誦二十萬字中文經典,十萬字英文經典的功力,讓總統盛讚:神童女秀才。
來自桃園的呂靜穎,四歲上幼稚園小班時,學校老師覺得她上課總是東張西望,不專心,於是介紹靜穎的父母去醫院做治療。醫生聽媽媽轉述靜穎上課情況,表示她過動嚴重。醫生有提到,雖然過動藥最好在六歲以上再使用,但靜穎很嚴重,所以必須開藥。媽媽拿藥回去後,上網查發現此藥會有很多副作用,心疼孩子而沒有給她吃。回診時問醫生替代方式,後來有安排感統課程。其中有一項復健課程是老師帶孩子讀一句書中的話,要孩子複誦一句。這個課程給了媽媽靈感。另方面,也接觸到王財貴教授推廣的讀經教育,於是決定帶著孩子一句一句讀經。
媽媽陳姵榕說:「一開始帶靜穎讀書,把她夾在我兩腳之間,握住她的手一個字一個字的指字,因為她的好奇心重,不聽使喚,讀沒幾句就會被吸引她的事物給拉走,一次又一次的帶她回到位置上,真的好辛苦。」但是陳姵榕不生女兒的氣,也從來沒有打過孩子。在媽媽愛心的半年帶領下,靜穎終於能夠穩定的跟著念書。陳姵榕發現,原來靜穎之前的不專心是缺少練習專心,現在的女兒能靜能動。
六年多的學習,證實靜穎是個聰明活潑又正常的孩子。靜穎是自學,自己安排上下課的時間和內容。她的背誦經典包括中文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易經,書禮春秋,唐詩三百首,佛經選等;以及英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柏拉圖等英文名著,平均每本三萬字以上。目前世上最年輕的高段背誦者,是中國大陸人,十二歲十個月的年齢,完成了二十萬中文,十萬英文。但桃園市的呂小妹妹即將打破這個記錄。在台灣,目前有個難題竟是,幾乎找不到成年人可以跟上她的速度進行背誦考核了。
其實不只靜穎,她的哥哥十二歲的呂融達也是經典達人,程度和靜穎一樣。很多人一定好奇呂靜穎的父母究竟是怎麼培養出兩位神童級的孩子。原來他們一開始也跟著孩子背誦,而且對於內容較簡單,符合孩子生活經驗的經書內容,全家人都照著做。例如童蒙須知裡的內容,「如凡讀書,需整頓几案令潔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就每天運用在讀書的時間裡,於是孩子能自己說自己做,達到完全了解並且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看著一雙優秀健康的兒女,陳姵榕表示,「四歲孩子只是對事物好奇感興趣,而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兒,我很慶幸當初做了明智的決定。」
(本報訊)
2月26日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了一場「過動,在不在?」座談會。500人的演講廳坐滿八成聽眾,由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兒童文學研究者幸佳慧跟知名過動插畫家迷路的媽媽米米主講。座談會全程3小時,聽眾大多都打破了「成人只能維持一小時專注力」的平均值,「異常」的專注。
資料來源:王聖惠中醫師
民生報
過動兒就像跳跳虎一樣,精力旺盛,容易衝動,常使父母不知如何管教。鑽研中、西醫學,本身也是過動兒家長的署立台東醫院醫師曾綺華,從中醫觀點看過動兒,是體質導致肚子怕熱、鼻子怕冷、一肚子大便、頭腦近視的緣故,就像「小螺絲釘未鎖緊的小巨人」。家長照顧過動兒要「三心」。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孩子白天動個不停,老是招惹別人,成了不受歡迎的過動兒,可能是晚上睡眠不足惹的禍!醫師表示,臨床上兩成的過動兒,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由於睡不好腦部缺氧,導致發育出現問題,進而產生類似過動兒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