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0_001324  

子的健康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一邊是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一邊是需要改善的“過動症”, 孩子的好動與醫學上的“過動症”有著本質差別,家長無需太焦慮,正確看待處理,讓孩子健康成長。日常生活中家長如何進行把握?

家長太焦慮總覺得孩子有“過動症”,過動症的表現不分場合別把孩子好動理解成“過動症”
“孩子喜歡在家裡跑來跑去,這是過動症嗎?我家娃娃兩歲多。”
“娃娃喜歡跟小朋友紮堆,到處玩,不會是的了過動症吧?”
“我家娃娃三歲,喜歡玩玩具,玩平板電腦,這也是過動症的表現嗎?”
我有一個4歲的兒子,在家每天都喜歡亂翻東西,手和腳一直不閑著,請問這是過動的症狀嗎?
問題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中心意思都是一個——我的孩子得了過動症嗎?
面對家長們的疑惑,羅蓉教授建議家長們不要過分焦慮,將孩子天性中的活潑好動理解成“過動症”,“過動症一般6歲以後才能做診斷,而且過動兒,他們的好動行為是不分場合的,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表現出來。”如果孩子只是在家的時候才表現處貪玩好動,那是天性使然,羅蓉教授表示,家庭環境輕鬆愉快,在這裡孩子更容易釋放活潑愛動的天性。
與此同時,羅蓉教授也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如果孩子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學校,或者其他場合經常性a地出現各種好動的情況,建議家長多留心觀察,參照過動兒症狀表現來初步判斷。

認識利他能﹙Ritalin﹚的真面目  / 利他能和專思達的副作用 / 無法集中注意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hdkid 的頭像
    adhdkid

    過動兒/特殊兒交流區

    adhd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