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年前我有利他能上癮,
(當時每天用藥過量並且與其他藥物交雜服用)
現在已經戒掉了,
只是很多副作用一直困擾著我。
一 般身體上的副作用不多講(紅斑、心悸、嘔吐等等的......),
我最困擾的是我認為頭腦被傷很深,
而且已經到現在了狀況還是一樣。
那 是一種很難以形容的感覺。
從早上醒來一直到晚上睡著,
我常常會很搞不清楚夢跟現實,
我會嚴重的注意力不集中,
會有一陣一 陣的恍神,
然後真的很難形容,
我會覺得心緒很複雜,
很多東西都會搞混。
有時候會快要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例 如說一般人看到火不會去碰,
我會有一種非意識性的手伸過去碰的行為,
有時候會快要無法控制)
這種狀況會伴隨前一陣子的強迫症一起 出現,
(關門關好幾次、沒看清楚的招牌掉頭回去再看一次...等等)
別人說的話我會回錯,
不然就是「先聽進去,然後兩秒後才有反 應」
等於我是聽進去後在那一兩秒之內回想再回答,
而不是馬上回答,
反應變得極差極遲鈍。
以前還在服用利他能的時 候無法專注的問題會嚴重到:
看自己想看的東西無法超過五秒,
上一秒把眼鏡戴上下一秒就找眼鏡,
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
最 令人困擾的是心緒的問題,
我常常會無法分清楚夢境跟現實,
總而言之就是「什麼都會搞混」。
請問這種問題除了藥物以外有辦 法解決嗎?
已經過了一年多了,
我不想再碰上任何藥物。
請大家幫幫忙吧...
來源: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0090308282
- Apr 27 Mon 2015 11:34
網友:我服用利他能上癮(過動兒/過動症/注意力缺乏症/專思達)
- Apr 21 Tue 2015 09:38
家有過動兒,讓您的孩子「動得有理」!
「致致(化名)過完暑假就升小二了,老師常像告狀般抱怨著他上課愛講話、愛發出怪聲音、時常坐不住、沒有耐性,像顆勁量電池般中午都不睡覺,經常無法完成聯絡簿的書寫,愛和老師爭執、頂嘴,嚴重影響到全班同學上課的秩序,下課常常跟同學推擠吵架,老師說致致在專注力這方面跟其它同學有明顯的落差,老師問我要不要帶他去醫院做評估,怎麼辦?我的孩子有問題,我好擔心他是個過動兒。」
有時候學校老師習慣透過抱怨孩子或指責家長的方式來進行親師溝通,或許單方面能發洩老師自身的情緒壓力,但往往讓家長更無奈自責,親師對立的溝通往往無法將問題焦點轉回孩子的身上,也無法給予最大的幫助,致致媽媽的擔憂恰反映了許多家長的心聲。
根據美國公共衛生局署長的說明:「過動症的病因仍然不明。許多臨床研究指出目前仍沒有一個有效的測試來判斷過動症的成因,造成過動症的原因仍只是猜測。」然而「過動兒」這個名詞越來越常在學校和家庭裡被提起,只要上課不專心、坐不住,就有可能被冠上「過動兒」的標籤。
但「過動兒」真的有這麼多嗎?
根據2007年針對小一到國三學生的研究調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俗稱「過動症」)盛行率達7%,每班平均有2-4名,所佔比例不低。台灣目前有30萬個孩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或「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簡稱ADD),其中有些家長和老師對過動兒有許多認知誤解與教養迷思,因而經常錯失黃金治療期,迫使許多過動兒在無辜狀態下長期接受錯誤的對待,例如:天天被罰抄作業、被剝奪下課時間等。而身為過動兒家長的辛苦也實難為外人道,常見到家長陪孩童寫作業到半夜,勞心勞力,耐心越磨越薄,親子關係瀕臨緊繃狀態。
然而研究中也有令人驚訝的發現,那就是這些孩童的智商普遍高於平均,其中不乏在校是模範生,許多在術科方面都有突出表現,這與家長的不放棄、給予適性的學習方法有關。
針對這項調查,橙智台北旗艦教育中心資深教師黃旋音指出,除了好動調皮、活動力旺盛、停不下來、衝動的孩童外,過度安靜、注意力缺失的孩童也是ADHD的特質,每個孩童的身體細胞活躍程度不盡相同,行為活躍程度大於思考活躍程度的孩童,他們往往不願意聆聽,反應路徑固定,無視於別人的需求,無同理心,喜歡高談闊論以及過度抒發自我,故人際關係差,在學校經常不受歡迎。孩童之所以有這些狀況的反應,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過度的緊張與忙碌,缺乏必要的安靜和穩定性,生活中也缺乏規律的活動量,導致孩童容易呈現身心失衡狀態。
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孩童表面的過動症狀,例如:身體疾病、過敏、營養不均衡、過度攝取糖分、睡眠不足、藥物影響、或是找不到學習方法、學習速度較快而對學校課程感到無聊等等,這些都可能造成孩童有行為表現躁動、過動的現象,呈現肢體不規律的揮動或無法控制的行為衝動。
因此,黃老師建議不要急著幫孩童貼上「過動兒」的標籤,用愛心和耐心找出真正的原因,只要能適性因材施教,孩童行為是可以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被導正的,讓過動兒也能「動得有理」!
(1)透過規律、穩定的節奏訓練,協助孩童排除坐不住、停不下來的不規律因子。例如:舞蹈、有挑戰性的遊戲或運動。
- Apr 21 Tue 2015 09:35
無法專注就是過動兒? 醫師:錯!有嚴格標準來判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育兒資訊發達,「過動兒」受到社會重視,但也常引起家長恐慌,只要小孩太好動,就會擔心是過動兒。馬偕醫院兒科黃瑽寧醫師在《請你這樣跟我過2:把孩子教好不容易》書中提到,有個幼稚園小朋友因為好動,無法專注地上課,於是老師用七巧板積木排出幾個形狀,要小朋友跟著照排。小孩排不出來,老師就說小孩有過動的可能。黃瑽寧醫師強調,「過動兒」真正名稱叫做「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在醫學的研判上有非常嚴格的診斷標準,不能用這麼簡單檢測就下判斷。
- Apr 20 Mon 2015 09:45
利他能的副作用 (過動兒/過動症/利他林/專思達/注意力)
- Apr 16 Thu 2015 10:22
平日玩手機、平版--易讓小孩過動~~
【沈能元、張勵德╱台北報導】許多家長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作「電子保母」,但醫師臨床發現網路成癮有幼兒化趨勢。一名四歲男童出現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並有焦躁情緒,醫師發現原來是男童每天玩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達八小時,導致網路成癮。專家提醒,要提早讓孩子有正確使用3C產品習慣,家長也應以身作則不要時時滑手機。
- Apr 16 Thu 2015 10:01
利他能含安非他命 易上癮恐休克
- Apr 14 Tue 2015 16:06
色素與香精導致小孩成過動兒
- Apr 09 Thu 2015 23:02
過動兒媽媽心情路---20110320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
這位媽媽我佩服她。沒錯,父母要先走出來,改變對小孩的看法。很棒的影片。
- Apr 08 Wed 2015 12:48
精神藥物(英語:Psychoactive drug),又稱精神藥品(psychopharmaceutical,或psychotropic)。
(英語:Psychoactive drug),又稱精神藥品(psychopharmaceutical,或psychotropic)。一種化學物質的概稱,
這些物質能夠穿越血腦屏障,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大腦腦內神經傳導改變,產生興奮或抑制,如果連續使用能夠產生依賴性的藥品,例如咖啡因、安鈉咖、去氧麻黃鹼(即冰毒)、巴比妥、安定、三唑侖等。
- Apr 07 Tue 2015 14:43
孩子睡眠不足的3種跡象(童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