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hp (2).jpg
 
以下出自--還我健康/第九章:


學校是教孩子順從,還是讓他們學習

  
育家約翰(John Holt)對於銳他靈以及美國大量生產式的學校教育訓練制度都不甚滿意,於是他很直截了當地跟國會說,我們之所以會讓孩子服用這個藥物,是因為這樣做“我們才能夠依自己的方式來興辦學校,好像一個高度安全的監獄,重點完全在於學校工作的老師及行政人員是否安適與便利
  
我不得不同意,美國公立學校對於如何讓孩子能有最好的發展,的確是做得不怎麼樣。雖然有上千位充滿人性與關懷兒童教育的人在學校服務,不管是老師也好,助手也好,行政人員也好,絕大多數在學校所教的就是服從、守規矩。由卡內基青春期發展會(Carnegie Council on Adolesent Development)所做的研究結論是:“很多大型的中學就像一所工廠,裡面裝滿了無數群學生。這些學生全是一大群不具名的青年人……在這樣的環境之 下,幾乎可以保證年輕孩子在知識與情緒上的需求,並不能得到滿足。
  
有關現代教育最具洞察力的批評之一,是來自紐約州一九九一年度模範老師約翰(John Gatto)所說的這段話:下課鈴響了他說,正在寫詩的男孩才寫到一半,卻必須合上筆記本,趕緊換到另一間教室,去那裡學習有關人類與猿猴來自同一祖先說法的教材……這種限制你必須跟一群和你年齡相同,而且社會背景相似的人,坐在一起上課的制度,實在有違常情而且不合生活常理……當你心裡想要學習如何蓋房子,卻得被局限住強迫去聽陌生人朗頌詩詞,或當你想念詩,卻被迫去與陌生人坐在一起討論房屋建築的問題。這都是不合情理的事……讓年輕人每天隨著鐘聲,從一間教室換到另一間教室,在這種毫無隱私可言的學校制度下學習,實在是不合情理,有違生活方式的做法。
  
上學期間學生整天都受到監視。完全沒有私人的時間與空間。老師都儘可能地合情合理,但基本上還是要求孩子連續數小時坐好坐直,並聽從老師所說的話。這不僅是不自然的要求,更嚴重地使孩子感到挫折與沮喪,有礙孩子的學習能力。人類數萬年演化下來,就是要在移動、接觸及生活的職責中不斷學習,才能夠有進步。
  
習也有其他的方法,不見得只能在學校受教育,有些方法可以讓孩子成為主動而積極的參與者,使他們不會感覺到無聊與慌張。華盛頓州西雅圖海岸線地區九班計Shoreline District s Room Nine Program)一位小學老師溫蒂(Wendy Borton)的教室情形,是個很好的例子。她為了讓十到十二歲年齡不等的孩子學習政府運作的方式,特別選擇一個與孩子們有切身關係的論題。一九九二年九月,有一條關於禁止州立學校體罰學生的法案被提出來討論(這已是連續第九年被提出來),她讓學生開始就這個議題加以深入研究,閱讀相關的書報文章,並討論支持與反對體罰的不同看法。
  
他們學習到當學校的孩童犯錯,如果把他們關到州監獄裡的處罰方式會太嚴厲的話,那麼施以身體處罰將是合法的。他們學到當成年人打另一個成年人時,是侮辱對方,而且是一種罪行;但是當成年人打孩子的時候,卻被稱為紀律與管教,卻是可以被接受的。他們也學到所有的歐洲國家,老師打學生是非法的。在瑞典電視的插播裡,會忠告大人,孩子有不被打的權利。他們學到在全世界工業化的國家中,只有美國與南非仍保留處罰孩子的作風。
  
公共衛生局局長從公共健康的角度來呼籲大家減少體罰,他說這樣的改變可以使人們對暴力的忍受度跟著減低。然而一九九二年在《美醫協雜誌》上刊登由主治醫師做的一項民意測驗調查結果,卻發現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醫生和百分之五十九的兒童醫生仍然支持體罰。
  
經過一連串深入而徹底的討論及許多次熱烈的辯論之後,整班的孩子終於達成結論,學校不應該有體罰學生的行為。當然在整個過程中,老師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完全讓孩子自己作出以上的結論。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日,班上有四位小朋友遠征到歐林匹亞(Olympia)州議會,在教育委員會前作證聲明。這群孩子說“學校是讓我們去學習的,不是去挨揍的”,他們極力催促法案得以通過。在孩子們證詞結束之後,委員會的主席對他們精彩的表現給予嘉許。
  
項法案通過了州議會的表決,但到參議會時就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前八年提出時,都徹底地失敗。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九日,另外四位學生到達歐林匹亞,這回是在參議院教育委員會前作證。當參議員問孩子們,如果體罰被廢止,老師要如何維持教室的秩序時,孩子們充分表現出他們早已做好回答這個問題的準備。一位在旁觀 察的人回憶說:“孩子們提出了好幾個具有建設性、非暴力的方式,建議學校如何處理孩子行為上的問題。包括在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擬定一個互相同意的行為協 定;當協定未被遵守時,學生就會失去某些權利,而當協定上既定的目標達成時就給予適當的獎勵;在解決衝突時以有創意的方式給予指示;讓學生參予設立教室規 則,並註明不守規則時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一九九三年四月六日,參議院通過廢止體罰的法案。麥克(Mike Lowry)州長簽名使它成為正式法案。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 些被稱為“行為過動”的孩子,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無法接受學校環境中死板獨裁的學習方式。《喚醒孩子本具的天才》(Awakening Your Child s Natural Genius)作者湯瑪士(Thomas Armstrong)在書中說:許多研究顯示,大多數被認為是過動兒的孩子,其實很能集中注意力……他們常常表現出‘偶發性注意’的能力。他們把注意力 放在所有的地方,但卻不是學校希望他們‘應該’放的地方。在教室裡,他們聽到裘伊跟蘇西談論比利在休息時間所發生的事;他們看到上課前艾迪在教室黑板上畫的趣味圖畫這些畫並沒有被老師發現;他們觀察自己內心的想法,包括做做白日夢……這些注意力集中的方式也能算是一種錯亂失調嗎?恐怕不是吧!畢竟,嬰兒與學步兒在他們一生中最具威力的學習方式正是如此,對於走路、講話這些極端複雜的技能,都是任其注意力集中在最吸引他興趣的地方,自然地學習,而知識也是如此不經意地就學到。百萬年下來的演變與進化,很可能賦予人類對瞬間探究、好奇心及新奇與變化的需求等,有著與生俱來的渴望,使得人類能窮極一生的能力來探尋新的可能當外在環境改變,需要產生新的平衡來適應時,這是一項具有決定性而且極有價值的本能。而所謂的過動兒,很可能就帶有這種特殊的傾向。
  
些被認為有過動傾向的孩子,其實是一個能從多層面同時吸收學習的人。這些孩子特別擅長人類學家茱裡(Jules Henry)所謂的多層面學習能同時吸收來自不同層次的資訊。在同一個時間把注意力放在許多不同的事情上,對他們來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很多情形之下,這正是一個大優點。但在教室中精神的學習方式,卻要求他們將注意力一次放在一件事上。學習的天性自然無法讓他們以單一作業方式來組織其學習經驗,因此,當學校如此要求他們時,難免會感到相當為難。但是,當他們接觸到整體性的主題指示計劃時(包括將美術、音樂、郊遊及多元性的方式結合在一起),這些孩子不僅可以做到,而且表現得相當傑出,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
  
愛做夢的孩子,就應該朝藝術家或發明家的方向發展。要這樣的孩子去注意各種細節,將他塑造成為一名會計師,就好比要求每一個人都穿同一尺寸的鞋子一樣,是相當不合理的。
  
到這裡,我想到一位叫做艾爾發的孩子。他的老師是一位牧師,這是由一位旁觀者將他所看到的事記錄下來給我們的。這位牧師當然是以機械性反覆背誦的方式在教,而這種乏味的方式很自然地分散了艾爾發的注意力。他腦筋不斷地神遊到遙遠的地方,身體卻不停地在他的座位上動來動去,老是在這兩者之間反覆。長老發現他無心上課而且不接受管教,於是揮起杖子就打下去。艾爾發既害怕又不知如何適應,忍了幾個星期之後,就逃學了。
  
好在年輕的艾爾發是較早期的孩童,那時候還不流行給孩子吃藥來控制行為。在此順帶一提,他的全名叫做湯姆士艾爾發愛迪生(Thomos Alva Edison),如果他生在今日,必定會被診斷為有過動兒的問題,被迫服用銳他靈。果真如此,我們很可能今天還在煤油燈下看書做事呢!
  
他靈有助於讓孩子服從外界所施與的規矩與限制。但是給孩子服用這些藥物以便讓他們屈從權威的指示,這點我相當懷疑其合理性。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個發明家,生下來就是要向權威挑戰,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的將來,如果這些孩子都受到這樣的約束,會變成什麼樣呢?如果當初年輕的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從小就給他這些控制行為的藥物,他還有同樣的成就嗎?全世界是否仍會被他的夢想所感動?他的夢想是否有機會實現?年輕的蘿莎帕克斯 (Rosa Parks)如果接受藥物治療,會變什麼樣?她是否仍能有幸在阿拉巴馬州的某一天,有勇氣地保留她巴士上的座位?年輕的湯姆士佩恩(Thomas Paine)小時相當叛逆,如果他也服用了銳他靈,可能今日美國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年輕的威廉莎士比亞發現自己受到現代醫療制度的治療,我懷疑全世界會 有機會聽到他偉大的聲音提醒我們:“要真誠對待自己。
  
我並不是要強調所有診斷為過動兒的孩子都是未來的梭羅(Thoreaus),以不同的步調成為更傑出的鼓手。由於必須面對某些特別具有天賦而且總是給班上帶來問題的孩子,我對這些老師衷心感到同情與關切。我也了解有些孩子本身就來自困難的家庭,在學校裡行為表現失常只是一種將痛苦表現出來的結果。很不幸的是,這些孩子們正如美國受虐待兒童諮詢委員會在近日所提到的:每一年,有上萬的孩子在餓肚子、被遺棄、受燒傷、被毒打、被強暴、被雞姦、被苛責與受輕視。
  
但 是孩子的反叛行為,究竟是因為他們尚未找出管道來 表達其具有創意的天分?還是因為他們被虐待?或是因為這些孩子有神經學上獨特的功能以及自由的學習方式,無法接受權威性的學校教育?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我 們都很難看出究竟銳他靈對此有什麼幫助。許多被診斷為有過動傾向的孩子,總是無法適應大規模生產線制度下的教育體系。一旦這些年輕人在學習方式上有較多的 選擇,而且知道他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其結果將是相當驚人的。
  
希臘哲學家西蜜斯托可(Themistocles)說:往往最狂野的小馬會成為最好的馬。
  
取代藥物
  
不難想見,當我們尊重年輕人,並提供他們一個能夠經由學習來表達自己的環境時,會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我相信這是讓他們能尊重自己、信賴自己最好的養育方式。我們喚醒孩子的內心,讓孩子也對他們自己持有與我們對他相同的態度。
  
兒子五歲的時候,我為了讓他去上一所舞日(Sundance)小學,而全家搬到英屬哥倫比亞一個叫維多利亞的地方。這是一所取代公立學校的實驗性小學,在那裡上學,一天分成好幾段,每一個時段,學生都可以從六個不同的項目中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包括消耗體力的遊戲、美術,或一連串不同的學科。在評估孩子的時候,老師跟孩子之間不斷地討論並交換意見,幫助孩子自己設下他們的目標並且作自我評估,父母也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與精神。很叫人吃驚的是,雖然每個孩子學習的腳步不同,但似乎沒有哪個孩子的學業成績有大幅度下降的趨勢。
  
我還記得兒子的一個朋友瑞奇,是一個精力特別旺盛的孩子。他被診斷為過動兒,而且在以前的學校還真的引起很多問題。老師說唯一能讓瑞奇繼續在她班上上課的方法,是要他服用藥物來控制行為。
  
瑞奇的媽媽永遠也忘不了那些麻煩日子。“我們想盡一切辦法,實在是走投無路,但是又不願意讓他吃這些興奮劑。他老是跟我們說他討厭上學,而且總是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藉口不去上學。他常常生病不舒服,好幾次我也搞不清楚他是真的生病,還是只想待在家裡。
  
舞日小學的教法,聽起來讓我覺得有點不切實際,但當我去學校拜訪,看到一張張亮麗的面孔與合作的精神時,我十分詫異。這些孩子似乎真正都能從中得到樂趣。在約略了解學校情形之後,我們為瑞奇註冊上學。同時,我們也下定決心改變他的飲食習慣,不再吃垃圾食物、裹糖衣的早餐玉米花、蘇打汽水、熱狗和甜甜圈。
  
起先,他對這些改變一點也不喜歡。他不願意吃全麥麵包,也不喜歡去舞日小學上課。但才兩個禮拜的工夫,他就跟我說他覺得好很多,而且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也讓他很高興。這以後,瑞奇變得很開心,甚至熱切地去上學了!我們做這些改變之後,瑞奇從此很少生病,這個跡象讓我們有信心,知道這樣是做對了。但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變得很肯定、很積極。
  
今天的瑞奇,是一個成功的武術與滑雪老師。最近我問起他的母親,究竟是飲食還是學校的改變造就今日不同的瑞奇。她回答說:我們在同時作了這兩個改變,所以我不能將它分開來談。這兩者有同等的重要性兩件有利的事在一起互相增長了彼此的好處。
  
你若愛我,就別給我吃垃圾食物
  
許多影響孩子生活的因素中,營養成分的攝取往往扮演一個極具決定性的角色。孩子吃進肚子裡去的東西,使他們腦部組織內分子環境以及神經化學功能都受到深遠的影響,會因此政變他們處理資訊的方式,並影響他們思考、學習以及反應的方法。舉例說,很多研究顯示如果孩子的飲食中,含有較高的維生素B以及其他促進腦 細胞的微量營養素,他的在校成績會比含量低的孩子表現好。另一項研究發現經由食物、空氣或水中吃進重金屬(像鉛、鎘、汞),則會減低學習能力和記憶力,對 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也會有所損傷。
  
一 九九○年一項劃時代的研究結論是,兒童時期的鉛中毒是將來成年人犯罪傾向最重要的一個前兆,比 貧窮、失去父親或其他一般研究犯罪學者常常引述的一些社會因素還要有影響力。一九九六年赫伯(Herbert Needleman)醫生與他在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同事們一起在《美醫協雜誌》上發表報告說:即使極微量鉛,即使遠低於鉛中毒的含量,也可以導致年輕男孩 產生反抗社會的行為以及犯罪的傾向。
  
如果微量的鉛會大大干擾孩子腦部化學結構以及行為模式,那麼類似人工食物添加劑的化學污染,是否 也會造成兒童有過動兒的傾向?正是這種疑惑,引發出舊金山凱瑟波門能提(Kaiser Permanente)醫學中心的班芬哥德(Ben Feingold)醫生偉大的研究成果。
  
一 九七三年,這位傑出的兒童過敏專家在一項會議上向美醫協報告:以他行醫多年的經驗,百分之 四十到五十的病例是因食物添加物所造成的。他發現很多過動兒一旦停止吃含有人工色素、人工香料以及某些防腐劑的食物之後,行為立刻有很大的改善。同時他發 現,很多孩童期學習障礙與其他行為上的問題,也都因為在飲食上作同樣的改變之後大為減少。
  
芬哥德計劃的理論依據在於:縱然大多數人能夠曝露在某一限量的有害物質中而不至於生病,但是有些人在生化方面的反應就是比其他人來得強烈,尤其每天都曝露在嚴重的化學污染中,他們很難在空氣與水都不潔淨的環境裡生存。這些東西在自然界原本都不存在,是最近這幾十年來才陸續出現的,而我們的食物更是經過加工精製處理,原本食物中的重要營養成分都被去除,還外加上過多的人工化學添加物合成的食物染料、人工香料、防腐劑等這些都會造成身體、情緒、以及心理上的一大堆反應,結果被診斷為有過動傾向。
  
很不幸,許多父母、教育者及醫生都相信芬哥德計劃案被推翻了。這個錯誤的想法,源於一九七○年晚期做了一連串以找出芬哥德方法有欠缺為目的的研究案,而這個結果又到處被人引用。但是後來發現這些研究案本身也有嚴重的缺失。
  
舉例來說,每一個研究案,只將食物中三千多種食物添加物裡的八種去除,當孩子沒有因此表現出明顯的進步時,就將整個計劃否定,認為它沒有價值。另一些由營養基金會所做的研究案,卻是由製造可口可樂、水果環(Fruit Loops)、C&H
sugar 和其他垃圾食品的廠商所贊助。研究設計是將食品添加物或寬心劑分別給予過動兒,發現兩者對孩子的反應幾乎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一九八○年刊登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一篇分析的爭論,揭露出這些研究個案所採用的方法,似乎是有意如此設計來推翻芬哥德計劃。這些研究 學者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份量偏低,根本無法測出可資識別的效果。事實上,當添加物的份量增加到相等於一般孩子飲食習慣所使用的份量時,食品添加物與過動兒之 間的相關性立即得以證實。百分之八十五的過動兒在接觸到一般食品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劑以及其他合成添加物的實際分量時,都產生不良的反應。
  

九八五年,《蘭斯特》雜誌發表了一份在當時最具說服力的證據。在一項妥善設計好的研究案中,當過動兒飲食內所有可疑的食物被去除之後,百分七十九的孩子立刻有明顯改善,而當孩子又開始吃那些食物之後,行為表現立刻變壞。人工色素和香精是最嚴重的罪魁禍首,糖也同樣被發現有可辨識的影響。
  
母親如果願意嘗試芬哥德方式,往往結果很讓人側目。就有這樣一位叫蓋莉的母親,描述她因長期為兒子馬克做各種努力都得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而備受挫折。最後她試了芬哥德計劃。她說,馬克很願意,因為他在十歲的時候,十分不喜歡他的生活,他期待有改變現況的機會……在我們開始計劃之後,連以前都算不上問題的小毛病也沒有了。他可以一起吃晚餐,坐下來不會打翻任何東西,晚上睡覺不會翻來覆去,也不再說夢話。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老是作弄他的妹妹,總喜歡與人爭論,追根究底。也可以毫無異議地關掉電視機。沒多久我們就接到他老師寫來的信,信上說:很高興班上有這樣的孩子。在十年的擔心憂慮與尋找之後,我真說不出他這些改變在我心中有多麼大的感動。當然,我到現在,還保留著老師那封信。從那以後,馬克在讀字與拼字方面完全沒有問題,六年級時更是讓人安慰……當有一天這個十多歲的兒子跟我說:我真喜歡自己現在這個樣子時,我知道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當然,這樣的計劃即使不是建立在科學測驗的基礎上,也能產生許多富傳奇性、叫人贊嘆的成功故事。它也有可能只對少數幾個孩子有殊殊效果,卻不能普及到大多數的孩子。而像這樣一個改善孩童營養、從飲食習慣中去除化學添加物的計劃方案,是否能對孩子有大幅度的價值呢?我發現科學文獻支持這個方案的文章相當讓人信服,只可惜大眾多半沒有機會接觸,所以並不熟悉。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許多研究,將少年罪犯飲食中的化學添加物去除並減低糖分的攝取。十二所少年感化院一共有八千零七十六個孩子參與,結果如何呢?他們特異的行為減少百分之四十七。
  
維 琴尼亞州有一所收留特別頑強青年期少年罪犯的拘留所,其中有二百七十六位青少年被提供特殊飲食長達二年之久。在這段期間,偷竊的行為減少百分之七十七,反 抗者減少百分之五十五,過動行為也降低百分之六十五。洛杉磯郡屬緩刑監護所裡,有一千三百八十二位青少年實施飲食管制,結果再一次證實,有問題的行為與自 殺傾向減少百分之四十四。
  

類似這些研究都證實了一點:當問題青少年改變飲食之後,他們所表現的結果的確如預期般的好。所謂改變成健康飲食,就是讓他們吃完全的穀類、蔬菜、水果等養分集中的食物,並避免糖、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等食物。
  
補充性的維生素與其他必須營養品也有幫助。許多雙盲實驗以寬心劑來控製作比較,發現青少年反抗社交的行為,在給予適量的補充食物之後就明顯地下降。
  
有 一項很了不起的雙盲實驗,以寬心劑為對照,將銳他靈和維生素B6直接作比較。這項研究在一九七九年的《生物精神病》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上刊出,研究結論是如果要減低孩子過動的傾向,高劑量的維生素B6實際上效果比銳他靈要好。當然,維生素B6比銳他靈便宜很多(銳 他靈每個月大約三十到六十美元),而且遠比藥物安全,此研究案相當傑出。
  
一九九二年,身為美國芬哥德協會執行董事長的珍赫塞(Gene Hersey)解釋,為什麼她和一些其他的人會願意替這個組織做義工的原因。
  
聽到一些問題孩子的父母說了許多讓人心寒的故事,醫生告訴家長說:“他們的孩子與常人不同,身體欠缺某些東西,需要靠銳他靈來矯正”。有些醫生稱之為“取代療法”,好像這種藥物是來自天然生成的物質,可以用來取代原本的不足。我們會聽到老師及學校的輔導師跟家長說:你們若是真的愛孩子,就會同意給他們吃,我聽到有些醫生給二歲大的孩子開銳他靈或Valium(一種安神劑)的處方。我們知道有父母被治療中心強迫要他們同意給孩子多種藥方,還有些家庭因為這種既昂貴又無用的治療方式而使家庭經濟困窘。我們知道由醫療專業人員所主持的過動兒團體在選擇治療方式時,都有他們個人投資利益上的因素,而且製藥業 也出錢來支持這些團體。這種傾向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而且以讓人害怕的速度在增長。
  
你可以寫信到下列地址與美國芬哥德協會聯絡:
  
The U.S.Feingold Association

P.O.Box 6550
AlexandriaVA 22306

--------------------------------------------------------------------------

認識利他能﹙Ritalin﹚的真面目  / 利他能和專思達的副作用 / 無法集中注意力

 
arrow
arrow

    adhd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