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國中國文科教師,處於教學現場十多年,難免遇見在課堂上不專心的學生。例如:有人會把玩一些小東西(像:彈簧、修正帶、童軍繩……);有人則放了面鏡子在桌上,時不時「梳妝」一下,或「查看」青春痘是否好一點了;有人利用老師轉身寫板書時,看別科的教材甚至是自己的小說;也有人傳紙條、畫畫、和同學擠眉弄眼、發呆放空……分心的行為可說是五花八門,說是包羅萬象也不為過。為了讓學生專注學習,我亦絞盡腦汁,嘗試各種方法。雖然這些方法看似平凡,卻頗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可以專注於學習內容。我便在此野人獻曝,分享我的方法,或許可提供父母、教師一點參考。茲按照一堂課的進行過程分述如下。
上課鐘聲響了,學生心思依然停留在剛剛下課的情境中,而無法馬上進入狀況。那麼,要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處在此時此刻」呢?我通常會先扯開喉嚨,大聲向學生問好,並告訴他們:「上課了!」以「正視聽」;接下來,我會請他們看看教室四周、天花板、地板及特定景物,以「收斂心神」;然後,便先預告今天上課的進度,讓他們有「心理準備」。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會讓人專注投入的呢?若問一個國中生:「你喜歡做什麼?」有很多人會很自然地答道:「玩!」那又為什麼是「玩」呢?他們會說:「因為好玩、有趣啊!」所以,我也會讓學生配合教學內容好好地「玩」!例如:演戲、唱歌、玩比手畫腳猜謎,或準備相關事物等。有一次,我上到梁實秋的〈鳥〉一文,便請學生帶與鳥相關的東西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幾位學生居然帶了鴿子來,下課還可以直接將鴿子放走,因為牠們會自己回家!我請鴿子的主人把鴿子帶到講台上,請他們一一對照課文中關於鳥的羽毛、神情等的描述。上到一半,另一隻鴿子居然從籠子裡跑出來,在教室亂飛,全班都為抓鴿子而興奮莫名。抓到後,我便問學生為何鴿子要逃出來,順勢討論文章中提及鳥渴望自由的論點。一整堂課下來,大家都是興致高昂,沒人分心。
再者,我發現學生們都頗愛聽故事(其實大人也是啊!),所以我會分享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或電影、小說、戲劇情節等。例如:上到《世說新語》,由於此書本身便是機趣橫生的「筆記小說」,當然就會跟學生講述許多書裡的故事。像:耳熟能詳的成語:「望梅止渴」、「柔腸寸斷」的由來;「夙慧篇」中一些天才兒童的故事等,學生皆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輪流向我借《世說新語》回去看。我也會順帶介紹「志怪小說」,說幾個恐怖的鬼故事,學生們是又怕又愛。
以上文章來源:http://muchloveforchildren.blogspot.tw/2015/11/blo...
延申閱讀:認識利他能﹙Ritalin﹚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