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9649563_s  

請不要給過動兒吃藥!

我轉載四篇相關文章,請網友自行閱讀及分析這之間的利害關係,請相關家長想清楚讓孩子吃藥物後的下場!

(感想寫於最後)

============================================

參考資料來源:美國小兒科學會、MSNBC 新聞、美國過動症協會以及 Briggin 教授

作者:彩虹媽媽

我家彩虹從服用利他能,到有嚴重行為問題出現改服抗憂鬱藥物;到醫師要給彩虹做肝功能檢查,我才驚覺發現我錯了,因此加入反利他能組織。幸好覺悟的早,改用行為矯正及增加維他命的補充,現在平均每天彩虹在班上還可以拿到六到七顆星星的獎勵﹙滿分是八顆﹚。我越瞭解利他能,我就越覺得自己有責任要讓大家認識利他能的真面目。

利他能,Ritalin,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類似它的藥有大家熟知的古柯鹼、奴佛卡因﹙局部麻醉劑﹚等等。美國國家藥物管制局將利他能和鴉片、古柯鹼、瑪啡等同列在 Schedule II 中,這一分類是針對極端高度容易沉溺、上癮及濫用的藥品。在美國和南美的一些毒品交易中,稱 Ritalin 為維他命 R﹙Vitamin R﹚。

為什麼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的利他能能讓孩子冷靜下來?美國醫學界是在「物極必反」的情況下發現利他能會壓抑過動兒童的自發性行為。他們發現給過動兒服用利他能,可以明白清楚的看出這些過動兒的好奇心、社交活動興趣及遊樂心會降低。另外這些過動兒的過度的突發性行為也會減少。但是沒有過動症的孩子服用後,則興奮不停、心跳急速,甚至因而休克。

使用利他能來控制學童的心理行為是從 1950 年代開始,從那以後,藥商就長期持續大量的在媒體上打廣告、與醫生打關係,甚至到後來的誇大藥效、隱瞞副作用、做不實報告。

最近,有四宗控告利他能生產製造商 Novartis 的詐欺案件送到美國最高法院,同時也把一個心理協會和一個過動兒家長協會(CHADD)告了進去,理由是這兩個組織收取製藥商的非法金錢,和 Novartis 共謀做不實的報告和修改實驗結果。

提出告訴的有聯邦組織、加州州組織和加州工商協會。律師 Richard Scruggs 在上次控訴美國煙草協會毒害人體的案件上贏得大勝,因而聲名遠播。對於 Novartis、心理協會和 CHADD 毒害上百萬兒童,他確實收到相當高的不滿聲浪。

1999 年年底,我在 MSNBC 的新聞中看到美國國家藥物管制局對於利他能被濫用而提出的警告,從 1990 年到 1995 年,利他能的使用量成長了六倍;而且在被斷定為是過動症的兒童中,有 50% 是被誤判而冤枉吃藥。

1995 年,國際衛生組織中的國際麻醉藥品管制部會指出,在美國六歲到 14 歲的男童中,有 10% 到 12% 被斷定有專注力不足而服用利他能或其類似藥物。國際麻醉藥品管制部會認為美國對這類藥品的使用缺乏安全性及完善的管制,美國使用利他能的比率佔全世界的 90%。

2000 年九月, 本身也是過動兒家長的著名心理醫師 Dr. Breggin 在美國國會教育委員會所辦的調查聽證會上作證指出,利他能及其類似藥物的危險性遠超過目前一般醫生及相關媒體的瞭解。而這也是利他能被濫用的原因之一,因為不瞭解危險性及其後果。

Dr. Breggin指出,利他能或古柯鹼等這類藥物之所以會造成上癮及沉溺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會對神經傳導系統與腦部產生影響,它們會徹底及永久性的改變腦部的化學反應。

研究報告指出短期服用的話,會造成腦部細胞死亡。長期服用的話,有時候會永久性的改變腦部生化機能。所有的類似藥物對於成長中孩子的傷害,不僅是我們表面上較常看得到的食慾減低、頭暈、嘔吐等副作用,同時它還會讓兒童成長時所需荷爾蒙的分泌停止。這將會對體內所有的器官、腦部、神經傳導系統、心血管循環系統,造成很大的威脅。另外,這類藥品也會對腦部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例如很容易產生沮喪感、焦慮感等。

就是因為這些藥物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所以 Nadine Lambert 教授在立法部會所召開的會議上表示,兒童時期服用這類藥物,很容易導致青少年時期開始沾染毒品。

利他能沒有治療的作用,只有控制中樞神經的作用。利他能的藥效在服藥後的三十分鐘之內就會產生,過動兒會變的比較安靜,情緒穩定,行為表現會較正常。因為如此,利他能被誤以為有增加專注力的藥效,其實是沒有的。因為孩子的中樞神經被控制了,比較坐的住,看起來好像比較專心。利他能的藥效過後,孩子則會回覆原有的過動症狀,還是一隻跳跳虎。所以服用時間和方法完全是與學校的作息時間配合,是在學童早上上學前和中午吃飯時服用﹙如果是整天的課的話﹚,下課後或假日就不需要再服用。如果過動兒不是學齡期兒童,其實是沒有必要服用利他能的。

服用利他能的目的是要幫助學齡兒童在課堂內能夠較安靜,另一個角度看就是讓老師更容易控制班上局面。

較常有媽媽們問到「利他能要吃多久?」這個問題。利他能的服用藥量是要隨著年齡和體重的增加而增加。以前的醫學界以為孩子長大以後,過動症狀就會改善或消失,就可以不用服用利他能。但最新的研究和追蹤報告出來,證實過動症狀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消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孩子長大後,較會觀察四周的環境,較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壓抑自己的情緒,看起來就好像沒有過動症了。但是有件事要注意,因為長期服用利他能,孩子體內產生藥癮,突然停止服用的話,對孩子的身心都會造成傷害。就好像有毒癮的人突然沒有毒品一樣,沮喪、焦慮全都會出現。

到了青少年時期停止服用利他能的孩子會出現不良的心理問題,會再需要服用類似抗憂鬱的藥物來治療。上一段話中我提到「孩子因為年齡的增加而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壓抑自己的情緒,看來就好像沒有過動症了。」由此可知,真正治療過動症的方法只有一個:行為矯正;其他的藥物或維他命都只是輔助而已。

以後有機會我會再談談過動兒的行為矯正和如何漸進的停服利他能,我網站上的朋友已有成功的例子。最後我要提出一點,過動症有時是會和其他病症共存的,例如有些愛斯柏格症和自閉症的孩童,會出現過動症的現象。這些孩子如果服用利他能,會使原有的自閉狀況變得更糟。所以醫生在開處方藥給自閉兒之前,要先與相關醫療小組會商並且在家長充份瞭解後,衡量整體情形,再決定這個小孩是否真的有必要服用過動處方藥。


============================================

我的小孩真的過動嗎?

前幾天報紙報導有一些資優生因為活潑好動而差點被當作過動兒送去治療吃藥。真是好險。但同時也令人想到,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天才兒童已經被歸類為「過動兒」,吃藥吃得連當普通人的機會也沒有了。

「過動兒」的正式名稱是「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從這名稱就大概可以瞭解它所代表的問題。這個名詞近年來因為藥廠與精神治療機構的大力宣傳與「行銷」,已經廣為人知,被診斷為「過動兒」的人數也逐年不斷遽增。全台甚多的家長與老師們已逐漸習慣於將「問題學童」交由精神科醫師與藥物來處理,不再訴諸較辛苦與費心的教育輔導方式。

關於過動兒的症狀與診斷,由於已經有太多的報導資料,我在此不再贅述。但是我要提出另一類觀點供大家參考。治療過動兒的典型藥物「利他林」,是一種與安非他命結構類似的中樞興奮劑。這類藥為何可以抑制過動症狀,確切原因不明,但是卻被證實有相當多而且危險的副作用。長期服用這類藥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與心肌損傷,以及有自殺想法。

至於「過動症」的原因,精神醫學始終相信是大腦結構或者生化失衡,提出各種假說理論,但是至今全無法證實。國外有一些心理學者、精神科與小兒科醫師們並不同意這種由藥廠主導的大腦生化失衡理論,也不讚同危險且盲目的藥物治療方式。他們試圖從許多其他不同方向探尋研究「過動」的真正原因,在過去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臨床成效與數據,我在此略為予以介紹:

首先,過動症的兒童通常智能並無問題,而且經常優於一般同齡兒童。有些過動現象是因為學童對新奇事物有極高的興趣但對學校課程感到極度無聊或無趣而產生的。對於這類資優的「過動兒」,只要予以耐心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環境,就會有相當傑出的表現。我曾經聽過廣播節目上一位家長向某「親子教育專家」說她的女兒上課時老是喜歡站著聽,但是功課都是名列前芧,這位「專家」竟然直接診斷這是過動症,催促警告這位家長一定要讓小朋友吃藥。這真是令人納悶的教育觀念,難道眼神茫然呆坐在教室裡會比有成就的未來更重要嗎?

另外,根據眾多研究報告指出,兒童過動現象與食物過敏有很密切的關係。現在可以藉由精密的食物過敏原檢測來發現過動兒童對哪些食物有過敏反應。甜食也是許多過動症的主要元兇。家長應該從小孩的飲食中徹底剔除這些過敏食物與甜食。有些醫師報告高達 72%的過動兒經過數個月的過敏食物剔除療法之後,其症狀會完全消失。

身體的疾病或者不適也會造成兒童過動現象。美國曾有個個案是一位學童在被精神科診斷為過動症並服藥三年後,才被小兒專科醫師診斷髮現有腸阻塞現象,經過開刀治療過後,過動症狀也就完全消失了。兒童聽力若有問題也會產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現象。 著名的教育學者 L. 羅恩賀伯特在他的教育理論中提出,學習上的誤解與特定障礙會導致學童產生注意力不集中、躁動或者激動情緒。而且只要能發現其學習上的確實障礙並予以解決,過動症狀就會消失。

以上這些資料希望能給過動兒的家長們一些指引與幫助,瞭解吃藥並非唯一的方法。也許家長們得花更多的苦心來照顧,但畢竟我們希望下一代的主人翁是富有創意與生命力的,而不是吃藥長大的「病患」。

(作者薛智元是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

美國FDA譴責精神科憂鬱症藥百憂解過動兒藥物利他寧害人致死
抗憂鬱藥 是自殺的好幫手!

《2004/09/17》作者 : Antony

新聞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九月十三日)舉辦聽證會,與會專家學者們證實抗憂鬱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正式對全世界宣佈這項結論。報導中也提到,製造抗憂鬱藥物的那些藥廠其實早在研究階段就發現有此自殺副作用,但卻隱瞞不公佈,醫學專家與受害者家屬同時對此惡行提出嚴正譴責。

這個消息,可說是遲來的警訊,不知有多少自殺者已白白送命。其實早在新型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剛上市時,就有專家提出這項警訊。但是在藥廠數百億美元的強勢行銷宣傳與精神醫學界的推波助瀾下,「憂鬱症」成了最「流行」的「疾病」,抗憂鬱藥物當然跟著就大為暢銷,成為本世紀全球利潤最高與市場最大的一項商品。在龐大利益的驅使下,自然沒有人會願意對這項嚴重的副作用予以正視,甚至還刻意加以隱瞞,或者把自殺衝動歸咎於憂鬱症本身。負責管理藥物安全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沒有盡到其職責,忽視這項副作用,直到有數萬個抗憂鬱藥副作用的案例不斷地出現,輿論壓力越來越大之後,才真的開始採取行動。

抗憂鬱藥廠商近年來在台灣也依循歐美的行銷模式,不斷在各媒體與管道上運用各種文宣、解說與活動「教育」專業醫療人員、政府官員與一般民眾。今日治療憂鬱症可說已成為一項「全民運動」,各醫院精神科門診天天爆滿,精神藥物的健保給付支出急劇竄升。政府衛生單位也跟著配合推廣呼籲。甚至連有些非精神專科的醫師們也開始習慣性地將病因歸咎於「憂鬱症」並直接地給予抗憂鬱藥物,以「增進療效」。加上國人愛吃藥的習慣,抗憂鬱藥物的濫用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難怪台灣的自殺率不斷上升,很多人動不動就想自殺。

但是我們的政府衛生機關與精神醫學界卻對這項警訊毫不在意,宣稱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待「觀察」,另一方面還更加積極在推動憂鬱症的教育與藥物
治療。真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人、還要多少個破碎家庭?


============================================

不止是自殺,還有可能傷人!

引用:鄭醫師的部落格

抗憂鬱劑與暴力行為有關嗎?

最近針對美國大學的槍擊事件,除了感到震驚與遺憾,但背後有不少事件值得探討。

不可否認,兇手的想法偏執,但到底是什麼讓他可以一口氣槍殺那麼多人?有人提到他已服用了一年多的抗憂鬱劑,很可能就是他暴力行為的背後因素。顯然,我們已失去機會研究他是否真的由抗憂鬱藥物所引起,但事實告訴我們:藥物無法處理他的暴力傾向。還有我的臨床經驗告訴我,真的有有人會因服用這類藥物導致暴力行為。事實經過是這樣的:

在我去年診所開張不久,有一對母子來求診,兒子年約二十來歲,母親因為兒子情緒困擾,曾讓他先服用了一個月的抗憂鬱劑。看診中間,我和媽媽在診間單獨談了一下,等媽媽離開診間,想要去外面領點錢支付一些費用,先遭小孩警告:「你給我小心一點!」而後母親在電梯間等候時,突然傳來一陣慘叫聲,原來母親被兒子在她頭上及臉上重重地打了好幾下,母親除了驚嚇,但更困惑為何她的小孩會攻擊她?因為過去,他很溫和,從來不曾出手打過人。十分鐘後,我找到小孩,問他為何攻擊母親,衹見他雙眼茫然,回答:「我也不知道。」

以前,覺得這個資料(抗憂鬱劑可能會導致暴力)沒有很大的真實性,然而這個個案告訴我:對於某些人,抗憂鬱劑真的會讓他們有暴力行為。

所以,處理憂鬱,除了透過身體檢測找身體的可能原因,也要用有效的心靈技術來處理生活週遭的困惑。若要吃,我會推薦一些沒有傷害性的營養品來幫忙。


============================================

Angel的話:

我的部分朋友、伴侶,乃至於我自己,以及吾兒的疑似過動(可能不是,只有職能治療師說他專注力不好又坐不住),都在過動症範圍裡,所以相關新聞資料,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我常在網路討論區看到,過動症兒童家長辯論著吃不吃藥的問題,多數家長鼓吹吃藥,認為吃藥對孩子有幫助;剩下的少數,包括我在內,大力反對給孩童吃藥,卻沒有強而有力的說詞,足以反對這些論調。很幸運的是,剛好今天找到相關資料,總算證明了我的直覺,確定藥物對孩童的傷害性。(要感謝鷗子的文章,讓我又有了查資料的動力,一口氣找到這些東西。)

幾個月前,我就已經在網路上,對一些網友呼籲,不要隨便對自閉症、過動症等「自閉症光譜障礙(ASD)」亂下標籤,因為這標籤的危害,已超過許多人的想像。然而有許多熱心的家長,因為久病成良醫及助人為懷的胸襟,反而不斷對許多對ASD還懞懂未知的家長,投以相關的知識及暗示,使得許多知識不足的家長,面對身心障礙疾病名詞時已經嚇歪了,對外求助發問時又不斷被回應肯定的相關訊息,加上醫生、治療師講的話都夠嚇人了,還要擔心錯失孩子的黃金治療期,結果ASD光譜裡的家長們,都變的很焦慮,有的甚至病急亂投醫,又或者急著用藥。

彩虹媽媽提到:「過動症有時是會和其他病症共存的,例如有些愛斯柏格症和自閉症的孩童,會出現過動症的現象。這些孩子如果服用利他能,會使原有的自閉狀況變得更糟。」我甚至反對將ASD做為思考一個孩子屬性的方式,雖然過動、自閉等問題是共存的,但家長可能因標籤而錯誤判斷,無法如彩虹媽媽這般判斷出正確的狀況;加上不是每個精神科醫師都值得信任,這種情況下,一但遇上爛醫生,孩子這輩子就只能吃藥度日了。

當然,也有吃藥後、長大後仍就有好職業的案例,但那些案例,若不吃藥,長大後就會發展不好嗎?不一定吧!只是吃不吃藥、吃藥後的副作用是否個體承受的了?都難以論定。

至少我很肯定自己的答案,不論未來如何,我都不會給我兒子用藥。身為母親,內心隨時要有肯定的答案,才不會遇到醫療體系,自己先拜倒在其之下,失了方向。

與大家共享之。

 延申閱讀:認識利他能的真面目

==================================

文章來源:http://xsign.pixnet.net/blog/post/22484674-%E8%A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hd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